我在初中认识了一些同年级而不同班的同学,但唯有一个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个同学姓刘,名字已忘了,只记得他的外号叫“狗”,所以大家都叫他刘狗。他听了也不生气,大概也是习惯成自然,无所谓了。我是在一次学工劳动的时候认识他的。那是在园林局的一个小公园里,几个初中班的同学都在干活。中间休息的时候,我和同班一个同学在公园里溜达,路过一间公休室时,听到有人放声高唱“烽烟滚滚侧耳听”,进屋一看,一个模样有点类似小流氓样的学生在唱歌,有几个工人和学生围在旁边。在我低声问身边的同学,这是谁啊,那个班的?那个同学告我,他叫刘XX,外号叫狗,是XX班的。我从此就记住他了,以后见了面,就不免打招呼,算认识了。在学校的时候,他没有多大的名声,也的没有什么突出的事迹,所以影响不大。直到我上了高中,他上山下乡去了农村,做了几件“可歌可泣”的事情,才算名声大噪。
刘狗下乡插队的村子中也有我们班的同学,他们插队知青住在一起,干活在一起,所以彼此的事情都知道,刘狗的事迹就是我的一个初中同学告我的。在70年代中期,拖拉机是按计划购买的,很难买到。他们那个村子里有点钱,想买一台拖拉机,但苦于不在公社的计划之内,也没有什么门路,因此村委主任就对插队知青们宣布:如果谁有门路能在城里买到拖拉机,村里不但让他回家住,路费报销,在回家购买期间一律算出勤记工分,而且还有奖励。别人都没有吭声,觉得没戏,只有刘狗一听,精神大振,跳将起来大声说我有办法能买到!村委主任一再追问:你真能买到?你能保证?!刘狗拍着胸脯保证说:你放心吧,我要买不回来我不姓刘。话说到此,村委主任就委托刘狗去办理这件事情,并叮嘱说联系好后尽快给村里回话,村里会派人带上钱去的。刘狗胸有成竹的出发了,其他插队知青都半信半疑,知道刘狗就是一个普通的工人子弟,又不是拖拉机厂的,也不见他家有什么能耐,如何就能买上拖拉机?但看他信誓旦旦的样子,只当他吹个牛罢了,由他去了。
一个多星期过去了,刘狗那边没有动静,村干部开始着急了,打过去电话催问,刘狗回过话来说:快了快了,再等等。村干部只好耐心等。几个插队知青却笑着议论:这家伙别是借机会在家玩得高兴了吧。没错,这家伙拿着工分,跑到家里想清福去了,真他XX的鬼。又过了一个星期,刘狗还是没有半点音信。村干部又是打电话催问,刘狗还是说快了快了,就快买到了。村委主任很不高兴,在电话上训刘狗:你别哄我们,要是再拖下去,我们就把你的工分都扣除!刘狗说,你们再等几天,我保证给你们买到!村主任撂下一句:你这个星期内再买不来拖拉机,你就回来吧,我们不给你记工分了!没过几天,刘狗打来电话,说联系好了,速带钱到城里来。村委主任很高兴,亲自带人到城里,找到刘狗,就去看货。刘狗带上他们走啊走,走了好长的一段路程,终于进到一个工厂里,又经过几个曲里折拐弯的路途后,最后来到一个空地,刘狗用手一指说到了,就是这个地方了,你们看吧。村委主任满怀希望的放眼看去,果然见到场地中央停放着一台拖拉机————拖厢。村委主任用狐疑的眼睛搜索刘狗时,那家伙已经撒腿溜走了。
回到村里,村委主任当众宣布,不但不给刘狗记工分,而且在以后选调插队知青回城的时候,也不让他回去,并且要说到做到,作为对刘狗的惩罚。在宣布完的第二天,早上九点多钟,刘狗急匆匆的来到村委主任的家。一阵敲门,村委主任开门一看,见是刘狗,就把脸来下来了:你来干什么?刘狗问:你是不是说以后不让我回城?村委主任没好气的说:对,这是对你欺骗行为的惩罚!刘狗跳起来喊:我和你没完,我不活了,我喝敌敌畏就死在你家里!说着,就从口袋里掏出一个瓶子,咕咚咚的就往自己嘴里灌去。喝了多半,就扔了瓶子,嘴里含含糊糊的不知说些什么,很快就倒在地上吐开白沫了。村委主任哪见过这个阵势?慌忙叫人把他拉到公社卫生院进行抢救。经过抢救,刘狗又休息了两天,安然无恙的回来了。村委主任一见到回来的刘狗,忙不迭的说:哎呀,你是大爷!以后返调回城,你第一个走,我算是怕你了!刘狗自此一举成名,村干部对他另眼相看,村里没人敢轻易招惹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