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炮
1、“迅速制敌”之主要特性:“迅速性”
在本文前面,我们提到了总统的“工具箱”,即可用以取得具体政策目标的一系列能力。一种具有异常效力的能力将是在授权后几分钟内以有效的方式打击世界上的任何一个目标。我们前面提到了几种洲际投掷系统:B-2轰炸机、改进后的洲际弹道导弹、从太空作战的可重复使用运载工具以及“全球炮”。
按照我们的构想,“全球炮”应具有的属性包括:
◇全球作用范围;
◇足以使常规精确武器得到适当使用的准确性(圆周概率误差等于或小于2千米);
◇可观的有效载荷(等于或大于500千克);
◇高效、持续的射速(每小时6发);
◇快速的首次发射反应(等于或小于10分钟);
◇成本比现有投掷方法低(每磅等于或小于1000美元);
◇具有吸引力的弹头组合(非杀伤性“震慑”弹药、精确子弹药、钻地弹等);
◇与目标指示资源的一体化;
◇可以接受的研发和部署费用以及人员要求;
◇易维护性;
◇生存能力强和不易对抗。
2、系统与技术问题
“全球炮”这一方案似乎具有几种优势。这些系统将部署在美国,或者也可能部署在海上。不像导弹,这种“助推器”可重复使用。可以想象,这种方案可让我们制造出一种投射系统,这种系统每磅有效载荷成本较低,可以发射超高速弹丸,而且具有从作战角度看可行的再装弹速度。更为重要的是,这种技术可避免国际“路障”,不需要条约和越界飞行许可。然而,技术可行性仍是一种挑战。迄今为止,还没有人制造或操纵过洲际火炮。按比例放大、持续射速、准确性和可维护性都是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
要获得最大的灵活性,弹丸应达到轨道速度。考虑到飞出大气层所需的能量,初速需要达到大约9千米/秒,远远超过现在的火炮和大初速火炮0.5-1.6千米/秒的典型初速。“全球炮”大体上不需完全达到这样的初速,因为弹丸可以自行推进。但是,这种炮仍将需要达到多倍于现役大型火炮的初速。
另外,每门炮必须能够连续发射,在换炮管和对炮进行大修之前可累计发射数百发炮弹,而且有可能数千发炮弹。最终,其成本将是一个主要制约因素:既包括达到性能目标所需的初期研制成本,也包括使用该系统所需的连续成本。
这些问题在下面关于两种可研制的“全球炮”的讨论中将得到论述:氢气炮和电磁发射器。
3、氢气炮
在常规火炮中,发射药与空气的燃烧产生高压气体,推动弹丸沿炮膛向前运动。决定火炮最大速度的最重要因素是其推进气体的音速,而其提高方法只有两种:或是提高温度,或是降低分子量。常规火炮已经接近钢制炮管的热量极限,所以提高初速最实用的方法是使用较轻的气体,如氢气。由氢气推进的气体炮已应用了数十年,一般能达到“全球炮”所需的初速。然而,目前的弹丸与“全球炮”的要求相去甚远,通常重量不足1千克。现有的最大氢气炮是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的“夏普发射场火炮”,它保持着火炮的大多数世界记录。
气体炮所面临的挑战是把它放大到需要的尺寸,并取得持续作战的能力。大多数气体炮属于两级装置。它们使用常规发射装药推动一个大型活塞加速运动,进而使堵在向前推进的活塞与要发射的弹丸之间的部分氢气加热和压缩。氢气起到气体“弹簧”的作用,先是被活塞压缩,然后反弹,从而推动弹丸沿着炮膛向前运动。这种两级过程造成几个瓶颈:点火药的放置、活塞的退回以及炮膛(因燃气和活塞)和活塞(通常因向前冲击逐渐变窄的炮膛而变形)所受损害的修复。
尽管两级方法可以改进,但是更简便的解决方法可能要求单级火炮设计。有两种不同的单级设计已被提出:一种使用电热器,另一种使用粒子床。在电热炮中,氢气以适当的密度和在常温条件下置于弹丸之后。然后,电源极快地加热气体,使其膨胀并推动弹丸加速运动。在另外一种方法中,受热的粒子床迅速将其能量转换成注入炮尾的氢气流。
对于这种气体炮来说,炮膛的寿命目前仍是一个很大的未知数。由热氢气造成的损害将不会像反作用燃气对常规火炮的炮膛造成的损害那样严重,但由甚高速弹丸造成的损害则是个问题。尽管通过选用适当的炮弹软壳和炮膛壁涂层可将损害降到最低点,但是炮膛仍将需要定期检查和整修。
4、电磁炮
电磁炮也可充当“全球炮”。尽管人们制造和研究电磁炮已有多年,但人们在电磁炮方面取得的经验远远少于氢气炮。
电磁炮主要有两种:轨道炮和线圈炮。目前发展比较成熟的是轨道炮,这种炮的炮膛有两个长导体(称为轨道)。弹丸或其后的电枢接触两个导体并接通它们的电流,从而在沿着炮膛向前滑动的过程中充当它们之间的移动连接。这种炮的发射是通过在两个轨道的炮尾端施加驱动电压进行的。电流沿着一个轨道流动,随后通过弹丸到达对面的轨道,然后又回到炮尾,从而产生一种力(称为“洛伦兹力”)。这种力寻求扩大由炮尾、轨道和弹丸构成的回路,从而推动弹丸沿炮膛向前运动。
轨道炮存在炮膛磨损和电力调节方面的问题。特别是,电枢由于通过它的强大电流而变成一个等离子体,往往对炮膛有严重的磨损作用。一个1000千克的弹丸(包括电枢和弹丸软壳)和9千米/秒的发射速度意味着,炮口动能达到约40000兆焦耳,大约比“夏普”氢气炮大3个数量级。这样的能量级远远超过电磁炮的现有能量调节系统(高能量密度电容器、单极发电机、补偿交流脉冲发电机、高安培开关等)的能力,造成很大的工程设计风险。
线圈炮是电磁发射器的另一种主要类型。线圈炮具有一种潜在的优势,因为弹丸与炮膛的接触可能减少,从而可降低磨损。然而,线圈炮远不及轨道炮或气体炮发展成熟,目前可被视为不需像轨道炮或气体炮那样认真对待的选择方案。
以具有军事应用价值的发射速度和负担得起的成本将弹头发射到全球任何地方,这种能力对于“全球炮”系统当然不可或缺。然而,这还不够;我们还必须能够精确地打击具体目标。这需要达到两个不同阶段的精确性:抵达目标区,然后打击目标。
(节选自[美}哈伦•厄尔曼\詹姆斯•韦德著“迅速制敌:一场真正的军事革命”一书“第三章 集中利用和引入“迅速制敌”的技术与系统”第四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