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误读的世界

当国人因“世界误读中国”而义愤填膺时,我们却可能忽略了自己也在某种程度上误读世界。比如伊朗人恨死美国? 韩国人爱国不买日货? 以色列对中国充满感恩? 印度远落后于中国? 俄罗斯与老美对着干? 我们对外国的一些看法会“想当然”地认为这样或那样,但或许事实并非如此。

“我们误读了世界,却还说它欺骗了我们。”泰戈尔当年的提醒在今天的中国依然有着特殊的意义。当“世界误读中国”为国人义愤填膺时,人们却可能忽略了自己也在某种程度上误读着这个世界。

误读一:伊朗人恨死美国

【常见误读】为渲染和夸大其词,不惜将“反美”意愿牵强地加在伊朗民众身上,国内部分媒体一贯喜欢这样“先入为主”

国际先驱导报特约撰稿张淑惠发自德黑兰 “伊朗那边是不是很危险?”“他们是不是特别恨美国人?”每次国内的朋友问起这些问题,我都要耐心地解释半天。

西方媒体对伊朗的报道往往喜欢带着有色眼镜,大多数国内媒体又很容易“跟着西方走”。在这种情况下,国内媒体上的伊朗总是充斥着暴力性质的“反美”、焚烧美国国旗的游行示威等等。其实这种报道往往脱离伊朗普通民众的生活,并不能客观地反映伊朗社会的真实面貌。

年轻人热衷考托福

德黑兰市中心有一堵著名的“打倒美国墙”,大街上到处可见反美口号,而前美国大使馆的外墙更是画满了“反美图画”。自从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以及美国大使馆人质危机以来,伊朗和美国便断绝了外交关系,并打了二十多年“口水战”,伊朗政府似乎成了反美的标志。

当我把在现场拍的一些高喊“打倒美国”的照片给一个伊朗朋友看的时候,这个二十多岁的女孩子吃惊地说:“你怎么去那种场合呢?那太不真实了!”她表示,这些游行示威都是“政府组织的”,很多伊朗人都不喜欢这种游行,因为“没有什么意义并且堵塞交通”。

这样的看法其实代表了大部分伊朗民众的观点。在德黑兰贝赫什提大学校园,一个学计算机的伊朗男孩告诉我,他非常希望能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深造,并希望能够交一些美国朋友,“因为美国人民和政府是不一样的”。

在德黑兰的大街上,经常可见托福、GRE等英文培训班的大幅广告牌。考托福已经成为伊朗年轻人时髦玩意儿,就在两周前,我的一个伊朗朋友就通过网上报名参加了托福考试,他的目的和大多数伊朗年轻人一样,就是希望去美国留学。

尽管伊朗是一个保守的伊斯兰国家,但由于全球化的影响和因特网的迅速普及,伊朗年轻人更容易接触到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文化。其实,伊朗年轻人和世界其他地区的年轻人一样:爱穿时髦的耐克,喝可口可乐,对好莱坞明星布拉特·皮特、安吉丽娜和安妮斯顿的三角绯闻津津乐道。

克林顿传记很畅销

前些天我坐火车在伊朗中部旅行,一个伊朗年轻人跑过来沮丧地说:“我在网上和外国人聊天,每当介绍自己是伊朗人的时候,他们总是说‘你们是恐怖分子’!特别是美国人。要知道我们不是恐怖分子,我很渴望了解真正的美国社会,也希望他们能够了解真正的伊朗人。”

这种失落的情绪在伊朗人中间是很普遍的,因为除了伊朗政府对美国言辞激烈以外,普通伊朗人大都热切地希望了解世界。很多家庭偷偷安装卫星电视接收装置(这在伊朗是非法的),以便能看到外国电视台,德黑兰大街的报刊亭能够买到《时代》和《新闻周刊》,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的《我的生活》、希拉里的自传《活着的历史》以及《哈里·波特》等书籍都很畅销。

其实,无论伊斯兰革命之前还是之后,都有大量伊朗人前往美国留学和工作。据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伊朗研究小组估计,目前在美的伊朗人大概有100万,其中不乏包括网上拍卖公司易趣创始人皮埃尔·奥米戴尔等名流,而美国网球巨星阿加西和CNN的国际报道首席记者阿曼普尔等名人也都是伊朗裔。

误读二:韩国人爱国不买日货

【常见误读】国内不少媒体在报道韩国时往往喜欢选择自己中意的角度,把韩国人描绘成了民族情结深厚的“政治动物”,而其国民不买日货、为抗议日本不惜断指都成为误读的“论据”

国际先驱导报特约撰稿元涛发自首尔 刚到韩国时,我问过一位教授朋友:韩国为什么很少见到日本车?教授一愣:这也是问题吗?我跟着一愣:这怎么不是问题?后来我承认,这确实是个假问题,就好像有一段时间我经常会问韩国朋友“为什么不吃豆角”,他们同样无法回答一样。

买国货与爱国无关

也就是说,在韩国人不买日本车这件事上,我们的理解与实际情形是有差异的。对韩国人而言,韩国车质量不差,服务很好,价格不贵,买它是很平常的事情,与爱国不爱国无关。相反,如果韩国车毛病多多,价格昂贵,不管是谁再喊爱国的口号,大家也不会买。我的那位教授朋友说,他注意过中国的媒体喜欢宣传韩国人怎么爱国怎么只买韩国产品之类的,他觉得,那是中国人在按自己的观念来解读韩国人,韩国人一般不那么泛政治化。如果按这个逻辑,韩国人开韩国车是爱国,那么韩国总统坐美国生产的专用飞机是什么呢?

前些日子,我坐公交车去江源道看朋友,正巧遇上农民闹事,在路上堵了整整一天。后来看电视新闻,报道说是农民示威抗议韩美自由贸易协定。他们真的全都是农民吗?不是,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是一群专业人员,为各个团体所雇佣,充当示威抗议的生力军。到香港去捣乱WTO的是他们,抗议小泉纯一郎参拜靖国神社切手指的,也是他们。

农民当然是反对自由贸易协定的,这完全是出于利益考量。如果美国廉价大米源源涌入,农民就不好活了。可是,与我一起被困在公交车里的其他韩国人,对农民的举动却颇多烦言,有便宜大米可吃,对他们来说是好事。利益分化,立场就不同,这才是真实的韩国。

利益永远大于肾上腺

在韩国超市买大米你一定要留意,米袋上印着“身土不二”字样的,是本地产品,价格要贵一些。但他们并不是从“爱国米”来诠释的,而是强调健康概念,身土不二的意思是说,你这个身体,不能和你这片土地分开,才有利于健康成长。怎么算不分开呢?吃这片土地产的米、菜和肉就对了。在东亚国家,这类朴素的饮食哲学,历来就不乏广泛的民间基础。

占据韩国报纸头版头条的,不是参拜靖国神社,而是类似这样的数据:2005年,韩国对日贸易逆差227亿美元。对此,韩国成年人的态度也不是义愤填膺,而是面有羞色:技不如人,很多电子产品的核心部件还要依赖进口,对不起大家!他们不会只为泄愤而徒劳无益空口白话地呼吁抵制日货,更不会在自家酒吧门口写什么“日本人与狗不得入内”,他们不和钱过不去。他们天天希望裴勇俊和东方神起能表现得再有魅力一点,把全日本大大小小的师奶和女优统统吸引到韩国来旅游才好呢。

在咱们一般印象里,日本人但凡有个风吹草动,中韩往往是联合发声,互为倚角。这是不错的。只是,我们不应该忽视和忘记的是,当韩国也有人跟咱们一起大声嚷嚷的时候,人家手上的活计,可是一刻没停。在国际交往层面,利益永远大于肾上腺,连韩国的出租车司机都明白这一点,所以,他们对日本游客,可能还要更客气一点。

还有诸如印度远远落后于中国,俄国反美情绪严重等等,我就不一一转载了,大家自己到网上看。

最后提到了一点:七大“想当然”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对外国或外国人的一些看法上会“想当然”地认为这样或那样,但或许事实并非如此

Q:非洲国家穷得叮当响?

A:错误。现在的非洲至少有17个国家人均收入超过1000美元,我们对非洲应该刮目相看。

Q:发达国家年轻人都买房?

A:错误。多数西方国家的年轻人都更喜欢租房,超过一半的美国人选择在工作10年、结婚5年后才着手买房。

Q:外国人性生活很随便?

A:错误。今天的西方社会已经对性自由带来的后果顾虑重重,逐步提倡保守主义:性知识上开放,性行为上保守。

Q:英国人很绅士?

A:错误。在欧洲,人们一提起英国人,往往会觉得是喜欢聚众闹事的粗野象征。

Q:外国人也爱发短信?

A:错误。在加拿大,人们还是更喜欢以打电话的方式沟通,短信几乎无人问津。

Q:美国孩子很轻松?

A:错误。美国孩子上学前几年虽然一般没有家庭作业,但在到12岁的法定工作年龄之前,他们大多会在课余、周末或假期干些零活,挣些小钱,培养独立自主和社交能力。

Q:新加坡人也爱到饭店聚餐?

A:错误。在当地饭店聚餐的多数都是中国人,本地人大多没有到外面吃喝的习惯

信息闭塞会造成误读,信息泛滥也会造成误读。

媒体报道是主要原因,还好现在有了网络

强悍.......

英国30岁以下的大部分是痞子,60岁以上大部分是倔头。

========================================
Q:新加坡人也爱到饭店聚餐?

A:错误。在当地饭店聚餐的多数都是中国人,本地人大多没有到外面吃喝的习惯

开始真信了,直到看到这个,才发现原来你也是在“想当然”……

在新加坡这么久了,我认识的新加坡朋友中,无论华裔,马来裔还是印度裔,除了特孤僻的那些,好像都是蛮喜欢聚会的~尤其以马来裔为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