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一个】标 题: 娱乐至死

发信人: fc1agent (枭龙战机南大总代理), 信区: Forum
标 题: 娱乐至死
发信站: 南京大学小百合站 (Mon Sep 10 10:41:53 2007)

前言


连载:娱乐至死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美]尼尔·波兹曼

人们一直密切关注着1984年。这一年如期而至,而乔治·奥威尔关于1984年【《一九
八四年》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George Orwell, 1903—1950),1949年所著的长篇小说
,描绘了未来独裁统治下的恐怖情景。——译注】的预言没有成为现实,忧虑过后的美国
人禁不住轻轻唱起了颂扬自己的赞歌。自由民主的根得以延续,不管奥威尔笔下的噩梦是
否降临在别的地方,至少我们是幸免于难了。

但是我们忘了,除了奥威尔可怕的预言外,还有另一个同样让人毛骨悚然的版本,虽
然这个版本年代稍稍久远一点,而且也不那么广为人知。这就是奥尔德斯·赫胥黎【奥尔
德斯·赫胥黎(Aldous Leonard Huxley, 1894—1963),英国小说家、散文家、博物学
家。1932年发表科幻小说《美丽新世界》,以讽刺笔法描写他心目中的未来世界。——译
注】的《美丽新世界》。即使是受过良好教育的人们也不会料到,赫胥黎和奥威尔的预言
截然不同。奥威尔警告人们将会受到外来压迫的奴役,而赫胥黎则认为,人们失去自由、
成功和历史并不是“老大哥”“老大哥”系《一九八四年》中的独裁者。——译注之过。
在他看来,人们会渐渐爱上压迫,崇拜那些使他们丧失思考能力的工业技术。

奥威尔害怕的是那些强行禁书的人,赫胥黎担心的是失去任何禁书的理由,因为再也
没有人愿意读书;奥威尔害怕的是那些剥夺我们信息的人,赫胥黎担心的是人们在汪洋如
海的信息中日益变得被动和自私;奥威尔害怕的是真理被隐瞒,赫胥黎担心的是真理被淹
没在无聊烦琐的世事中;奥威尔害怕的是我们的文化成为受制文化,赫胥黎担心的是我们
的文化成为充满感官刺激、欲望和无规则游戏的庸俗文化。正如赫胥黎在《重访美丽新世
界》里提到的,那些随时准备反抗独裁的自由意志论者和唯理论者“完全忽视了人们对于
娱乐的无尽欲望”。在《一九八四年》中,人们受制于痛苦,而在《美丽新世界》中,人
们由于享乐失去了自由。简而言之,奥威尔担心我们憎恨的东西会毁掉我们,而赫胥黎担
心的是,我们将毁于我们热爱的东西。

这本书想告诉大家的是,可能成为现实的,是赫胥黎的预言,而不是奥威尔的预言。

这是考研的阅读理解题吗?

中文系研究僧有什么前途么

有前途没钱途

hehe

我感觉文章中提到的2种东西都存在在现实中

anno1503美丽新世界
德国人的思维……
痛苦

都是牛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