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用自己的大脑和双手制造出第一架飞机到今天,不过100年时间。而把飞机用于军事也不过才90多年,但战争的面目已经变得让人们不敢相认。在人类的历史上,还从不曾有过任何发明像它那样,在如此之短的时间就将整个战争的面目彻底改变,并几乎将整个世界,笼罩在一双巨大翅膀的阴影之下。
1903年12月17日,美国俄亥俄州代顿市郊外的旷野上。两个年轻人驾驶着一个外形古怪的木制动力装置,醉汉一样摇摇晃晃地离开了地面,足足在空中飘行了59秒。他们就是威尔伯·莱特和奥维尔·莱特兄弟。
这之后有了气球、飞艇、滑翔机,历经千年,第一个有动力的飞行器终于飞上了天空。正象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时说的一句话:这是人的一小步,但却是人类的一大步。
人类实现从地面飞向空中的梦想,用了长达三千年的历史,但是把飞机用在战争上仅仅用了8年的时间就实现了。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两年以后,也就是1905年,他们就开始向美国陆军兜售他们的发明,但是被陆军拒绝了。于是就给欧洲在战争当中使用飞机带来了机遇。
1911年,意大利为夺取奥斯曼帝国的北非省份的黎波里与土耳其开战。10月23日,意大利陆军航空队长皮亚扎上尉驾驶一架单翼机,飞到土耳其军队光秃秃的阵地上空侦察。这是飞机首次出现在战场。飞机的首次参战,其主要任务是实施昼间和夜间侦察,把从空中看到的敌情记录下来,再空投给地面指挥官,从而为炮兵对敌实施打击指示目标。
有时它也会飞到敌军头上,对敌军实施象征性的轰炸,虽然效果还十分有限,但一个惊天动地的事实是,人类厮杀了几千年的战场,破天荒从地面延伸到了天空,天兵天将从此不再是神话。
此后,敌对双方的飞行员在空中频频遭遇。最初,他们挥动拳头以警告和恫吓对方,但接着就有人将砖头、石头一类的原始武器带上了飞机,作为下一次送给对方的"见面礼"。一位更聪明的飞行员忽然想到可以用手枪代替砖头和石头进行打击和自卫。这个简单而伟大的灵感,一下子让那些已然踏进陌生战场而浑然不觉的人们,顿然开悟。
1914年10月5日,法国飞行员约瑟夫·弗朗茨中士和观察员路易·凯诺中士使用一挺步兵机枪,向一架德机猛烈射击。这是第一记唤醒空战的枪声,几千年里一直把眼睛盯在地面和海上的战神,头一回把目光投向了天空。半年以后,德国和英国都有了会飞行的机枪。激烈的空中格斗就这样开始了。空战时代随之来临。
此后,简单的空中战术产生。双机、四机,大机群编队……一战后期,战场几乎全部转向空中。士兵躺在战壕里,像欣赏巴蕾一样兴致勃勃地观看着双方战斗机之间的空战。
如果说标志一战开始的第一次马恩河战役,交战双方的飞机屈指可数,对战争进程的影响微乎其微的话,那么作为标志一战结束的第二次马恩河战役,双方上千架飞机的使用便是一个应该认真对待的现实了。短短四年时间,飞机–这种会飞的武器渐渐地形成了一支特殊的战争力量。这只幼鹰,虽然充满了向传统战争这头身强力壮的公牛猛扑下去的雄心,但并未被当时的军事家们所看好。
当时的军事家们对于空中力量认识,对它的意义和价值,恐怕还达不到现在普通人的认识水平,他们的视野还停留在怎样摆脱堑壕、雕堡、铁丝网这样一些困扰上。尽管自动手枪、机关枪、冲锋枪和现代火炮的问世,极大地提高了现代武器的杀伤力,但是当时发展最快的还不是进攻性武器,而是堑壕、铁丝网、雕堡这样一些防御性的设施,交战双方绞尽脑汁加固自己的盔甲,以便折断进攻者的矛尖。
也许20世纪的初叶,本来就是属于防御的时代。进攻之矛远未锋利到能戳穿盾甲的时候。主动进攻的一方,常常会遭到灭顶之灾。这场绞肉机式的战争在长时间里,在盾胜于矛的状态中胶着,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突破对方的防线,已经成为十分困难的事,战争被机枪和火炮牢牢地"困"在堑壕里。
1915年,极富创见的英国海军,经过1年7个月的苦心经营,制造出被称之为"陆地巡洋舰"的世界上第一辆坦克。1916年9月15日,当英国的坦克在法国索母河战役中投入实战时,德军大为惊恐。靠着攻防一体、行动敏捷的出众本领,坦克很快成为战争的"宠儿"并最终登上"陆战之王"的宝座。它的问世,开创了陆军机械化战争的新时代。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坦克的繁殖速度极快,各国生产了近万辆坦克。
[ 本帖最后由 响尾蛇 于 2008-2-27 11:58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