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看《牛郎织女》:假如牛郎有一部拍照的手机

    如果网络的消息不错,《牛郎织女》这篇课文从小学课本里消失应该是2007年的事情,也就是说,如今的80、90后都曾经学习过这篇课文。据说这则民间故事被删除的原因是担心催生学生的早恋,但在我看来并非如此。

    最近,一个偶然的机会重新读到它,我震惊的发现,原来这个故事中有许多错误的观点极易对人产生极大的负面认识与影响,而不知是否巧合:这些错误已经不止一次的通过80、90后的言行体现了出来。为此,我愿将我的发现与大家共享。为便于大家理解,我将《牛郎织女》原文进行摘录,以点评的方式来讲。

    下边让我们开始。

    原文:

    古时候有个孩子,爹妈都死了,跟着哥哥嫂子过日子,哥哥嫂子待他很不好,叫他吃剩饭,穿破衣裳,夜里在牛棚里睡……

    王子点评:这一段告诉我们,亲情是靠不住的。

    造成错觉:人除了自己,谁都别相信。

    原文:

    一年一年过去了,牛郎渐渐长大了。哥哥嫂子想独占父亲留下的家产,把他看成眼中钉。一天哥哥把牛郎叫到跟前,装作很亲热的样子说:“你如今长大了,也该成家立业了。老人家留下一点儿家产,咱们分了吧。一头牛,一辆车,都归你;别的归我。”

    嫂子在旁边,三分象笑七分象发狠,说:“我们挑顶有用的东西给你,你知道吗?你要知道好歹,赶紧离开这儿。”

    王子点评:从今天的角度来看,牛郎的哥嫂本意是让牛郎自己去闯荡,别指望当个“啃老族”,却给处理成了想私吞家产,太可笑了!其实牛郎就不错了,多少毕业的大学生还连头牛都没有呢,更别说车了,哪怕是破车。

    造成错觉:赖在家里是应该的,不然就是有企图,嫌弃我。如果要我奋斗可以,给些物质基础先!实在不行,最好也像陆涛一样,突然冒出来一个野生“呆帝”,表太老实了,妈咪!

    原文:

    老牛说的是下边的话:“明天黄昏时候,你得翻过右边那座山。山那边一片树林,树林前边一个湖,那时候有些仙女正在湖里洗澡。她们的衣裳放在草地上。你要捡起那件粉红色的纱衣,跑到树林里等着,去跟你要衣裳的那个仙女就是你的妻子。这个好机会你可别错过了。”

    “知道了。”牛郎高兴的回答。

    第二天黄昏时候,牛郎翻过右边的那座山,穿过树林,走到湖边。湖面上映着晚霞的余光,蓝紫色的波纹晃晃荡荡。他听见有女子的笑声,顺着声音看,果然有好些个女子在湖里洗澡。他沿着湖边走,没几步,就看见草地上放着好些衣裳,花花绿绿的,件件都那么漂亮。里头果然有一件粉红色的纱衣,他就拿起来,转身走进树林。

    王子点评:请注意,这里包含的极其不良的信息却被赋予了肯定,甚至当成了人生的转折点,很是不正常。请问:偷看别人洗澡是不是偷窥?私自拿别人衣服是否有恋物癖的征兆?很难想象,假如牛郎有个高像素的手机,不知道会拍出几套艳照门!在这里,课文把牛郎塑造的象个对一切司空见惯的油条----他看到女人洗澡居然一点不激动?可能吗?

    造成错觉:无论有意还是无意,看到别人穿着内衣或者不穿内衣的场面是正常的。顺点内衣也是正常的,因为说不定,这样可以喜结良缘!所以看到了拍个照留个纪念也是正常的,谁叫你不关窗户?

    原文:

    过了一会儿,又听见一个说:“怎么,你们都走了?难得来一趟,自由自在地洗个澡,也不多玩一会儿。——哎呀!我的衣裳哪儿去了?谁瞧见我的衣裳啦?”

    牛郎听到这儿,从树林里走出来,双手托着纱衣说:“姑娘,别着急,你的衣裳在这儿。”

    王子点评:我不知道织女洗澡身上会穿着多少东西,但看来,想控制一个女人,应该从控制她的衣服开始----我们可以从现在许多被胁迫的案例中看到这种手段的运用----原来是牛郎教的。

    造成错觉:对女人是要使用一些胁迫手段的,这样,就算不愿意慢慢的也愿意了。这一点没错!

    还有,当一个女人洗澡之后在寻找衣服的时候,是不知道害羞的----这很有想象的空间。

    原文:

    原来姑娘是天上王母娘娘的外孙女,织得一手好彩锦,名字叫织女。天天早晨和傍晚,王母娘娘拿她织的彩锦装饰天空,那就是灿烂的云霞。王母娘娘需要的彩锦多,就叫织女成天成夜地织,一会儿也不许休息。织女身子老在机房里,手老在梭上,劳累不用说,自由没有了,等于关在监狱里,实在难受。

    王子点评:其实我们可以看出,为了“装饰天空”这一崇高的事业,王母娘娘对自己的外孙女也毫不溺爱,这种认识不知比现在的爷爷奶奶、姥爷姥姥强了多少。而且我相信,要“织得一手好彩锦”不下功夫苦练是不行的,织女有现在的成就,跟姥姥的严格要求分不开。但在这里,织女被处理成了一个包身工,那么显然,她姥姥成了剥削阶级,这就没理可讲了。

    造成错觉:人家小孩子嘛,干嘛要做那么多的事情?讨厌啦!老是让人家干,一点不爱人家啦!

    (所以现在的女孩儿就是:会做家务的越来越少,刁蛮任性的越来越多,还非说这是时代的进步)

    原文:

    牛郎听完织女的话,就说:“姑娘,既然天上没什么好,你就不用回去了。你能干活,我也能干活,咱们两个结了婚,一块儿在人间过一辈子吧。”

    织女想了想,说:“你说得很对,咱们结婚,一块儿过日子吧。”

    王子点评:多么仓促、草率的决定,其荒唐程度几乎可以跟网恋媲美。请注意,在这里,二人的家长已经因为之前的铺垫被塑造成贪得无厌或者要求苛刻的形象因此失去了监护权,因此也就轻而易举的被这一对年轻人扔到了一边。换言之,它所传递出的是这样一种认识:只要你们想在一起,如果你们对自己的家长都不满意,那你们做出任何涉及人生的决定都不必征求他们的意见。

    造成错觉:同居可以不需要其他人的同意,即便是自己的家人。

    原文:

    转眼两三个年头过去,他们生了一个男孩,一个女孩。

    王子点评:非常不负责任的行为。织女非常清楚自己未来的命运,那便是极有可能要告别人间,告别牛郎。而且,她的所谓婚事是不受任何保护的。在这种情况下,生了孩子就意味着他们将来必然面对残缺的家庭。但这些思考,在激情燃烧的岁月里,通通被抛到了脑后----也难怪,自己还是个孩子,就生孩子了。唉!

    造成错觉:为自己负责就是让自己快乐。其他的?想那么多干嘛?

    原文:

    再说天上,仙女们溜到人间洗澡的事到底让王母娘娘知道了。王母娘娘罚她们,把她们关在黑房子里。她尤其恨织女,竟敢留在人间不回来,简直是有意败坏她的门风。她发誓要把织女捉回来,哪怕藏在泰山地下的石缝里,大海中心的珊瑚礁上,也一定要抓回来,给她顶厉害的惩罚。

    王子点评:严格的管教有什么不对?难道应该提倡放任自流吗?为什么现在有那么多动不动就离家出走的小屁孩儿,要么就是在网吧一呆呆几个月,为什么他们从来不考虑家人的感受呢?

    造成错觉:大人总是容易气急败坏,他们教育自己其实都是为了自己的面子,并不是真的为自己着想。

    原文:

    每年七月七日,成群的喜鹊在天河上边搭一座桥,让牛郎和织女在桥上会面。就因为这件事,所以人们说,每逢那一天,很少看见喜鹊,它们都往天河那儿搭桥去了。还有人说,那一天夜里,要是在葡萄架下边静静地听着,还可以听见牛郎织女在桥上亲亲密密地说话呢。

    王子点评:看到一年只见一次面的结果,昔日儿时的我也曾大骂王母娘娘的无情。但我当时当然不知道,如果人人都通过这种先斩后奏、生米煮成熟饭的伎俩来达到要挟的目的时,妥协意味着什么?

    造成错觉:虽然有的时候你遭到家人的反对,却会得到社会的支持。只要你能够坚持下去!

    综上所述,《牛郎织女》本意是想歌颂纯粹的爱情,歌颂叛逆的精神,但对不谙世事的未成年人看来,他们很难对故事中理想化到意淫程度的爱情与所谓的精神做出正确的判断,相反,却会像故事中的人物一样简化许多东西,这是这个故事最为糟糕的一点。

    与西方王子与公主故事的最大不同在于,即便西方的故事中会让二人在一起,但更多的讲述在于王子努力博得公主好感的过程,而不是简单的让王子拿了人家衣服,二人马上一拍即合:这哪里是什么纯情男女,整个一对痴男荡女。太随便了吧?而这种想当然的简化的思维方式在故事中随处可见,我想我就不必再点明了。

    所以毫无疑问,今后别再跟孩子们讲《牛郎织女》了,想想那个最近因为偷拍面临崩溃的大学生吧,其实他只是比牛郎多了一部手机而已,至少他没有偷走人家的衣服,还跟人家同居,生两个孩子。

加入牛郎有部DV

强贴留名

Y…Y…

太YY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