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资不到香港的一半,物价开始超香港了!

中国证券报11月3日报道 “收获太丰富了,下次我要换个大点的购物车!”在香港上水火车站,满载而归的深圳主妇小雯心满意足地笑着,一边等车一边打电话向老公炫耀自己血拼的“战利品”——1.1港元一包的天然海盐、30港元一大瓶的家庭装飘柔、28港元36包装的得宝纸巾……

她的手推购物车里,塞满的可不是访港游客热衷的奢侈品和进口化妆品,而是每天都会用到的生活必需品,甚至还有大大的一桶有机酱油。

“没办法啊,深圳的物价涨得太快,不少东西已经贵过香港了。”精明的小雯算了这样一笔账:在深圳卖2块钱一包的食盐,香港超市卖1.1港元,折合人民币才9毛多;红富士苹果深圳已卖到6块钱一斤,平均一个都要4块钱,而同样大小的苹果在香港10港元能买四个;深圳的鸡蛋已经涨到9毛钱一个,差不多大小的鸡蛋在香港惠康超市23港元就能买30个,折成人民币一个还不到7毛钱;10卷装的维达卫生纸,深圳的超市卖32.5元,香港超市才卖28港元;750毫升装的飘柔洗发水深圳超市卖39块钱,香港61港元就能买两瓶……

“如果一次多买点的话,不光能把来回的40块路费赚回来,还能省下不少钱!”持“一签多行”签证的小雯如今每月至少要到香港采购一次,基本只去离深圳最近的香港上水,路费便宜,给自己的厨房和卫生间补完货就走。

像小雯这样的“换城”消费族,在深圳如今不少。随着深圳物价不断上涨、港元对人民币连续贬值,风行了近30年的港人北上购买日用品热潮似乎戛然而止,悄然转为深圳人入港扫货。小雯的很多朋友和同事,如今每每将砂糖、食盐、有机酱油成箱扛回家,连牙线、止血贴也一并买来,可谓乐此不疲。

从深圳统计局最新统计数据来看,今年9月,深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3.8%,略高于全国3.6%的水平,但大多数深圳人感受到的物价涨幅则要远高于这一数字。

在小雯每月辛勤赴港扫货的同时,她在香港的姑妈李太却好久不来深圳了。过去几年,家住上水的李太和她的姐妹团常来深圳喝早茶,然后就去超市狂购些水果、卷纸、袜子之类的便宜日用品,大包小包地返港。如今,李太和她的姐妹团都捂紧了钱包,不大愿意来深圳度周末了。“前几年深圳的物价还只是香港的一半,现在都追上香港了,吃个快餐也要二三十块,港币又跌得这么狠,我的钞票真是越来越不值钱了。”李太时常忍不住向小雯感慨一番。

同样觉得囊中羞涩的是一些常年居住在深圳的香港人。以前深圳房价和物价都比香港低,不少中低收入的香港人选择在香港工作,在深圳生活。如今,这种“双城”生活模式也因深圳物价上涨面临改变,不少香港人不得不选择回流。

家住深圳皇御苑的香港人黄先生近期正盘算着卖掉房子回香港生活。黄先生在香港上水一家制衣厂工作,月入一万四千港币,因为对香港的高物价感到力不从心,6年前他来深圳置业,每天往返深港两地,过上了滋润的小日子。“以前100元港币能换116元人民币,我经常带家人出去吃饭,每个月日常花销才三千多块人民币,现在100块港币只能换到85块人民币,花销却翻了一倍,再加上每月四千多的房贷,日子真是越来越不好过了。”倍感压力的他已经决定春节前带着妻儿回香港生活。

昔日港人北上“扫货”,而今深圳人南下消费,尽管从大的概念来说,“深港同城”还有很长距离,但是从“换城消费”的变迁上,人们却已经感觉到了这种融合的加速。同时,深圳人更是感觉到通胀不仅仅是一种预期,而是活生生的存在。

可怜有钱也买不到天然的海盐,超市的东西一眼看去没多少数能吃。

现在国人一有压力,就叫着涨价,其实涨价并不能根本解决问题,反而会导致更多的矛盾产生。
总的来说,价格并不是问题的关键,资源才是主要的。我怀疑现代的经济观点都是建立在资源是无限的这样一个假设前提下的,所以拼命发展,直到有一天才突然发现,原来任何资源都是有限的,而且这个有限来的是那么快,然后就想提价来限制资源的使用,结果引发新一轮的资源重新分配……越搞越乱,如果不改变思路的话,这个大概就是结局吧。

同意ls…人类是疯狂的…可持续发展,很重要…
现在这么折腾,会有不少邪恶的现象产生 …希望人的好方面能抵消这些邪恶的现象的影响吧

真人游戏|足球篮球|时时`彩| 六合投`注| 网络赚钱去SO娱`乐`城:顶级信用`提现百分百即时到账SO.CC

和谐.要努力构造和谐发展的社会,哈哈

稀土就是例子,中国一限供,马上涨价,中国一开仓,马上降价…

飘柔人参滋养洗发露(1升) 上海 75.00 香港 51.40
多芬润泽柔嫩沐浴乳(1升) 上海 44.20 香港 36.80
10卷装维达卫生纸 上海 32.50 香港 19.70
得宝小袋装餐巾纸(18包) 上海 16.00 香港 17.00
高露洁超感白(160克) 上海 12.90 香港 14.20
奇伟洁厕液(750毫升) 上海 11.40 香港 8.90
李锦记特技鲜味生抽(500毫升) 上海 20.00 香港 5.90
李锦记财神蚝油(510毫升) 上海 11.00 香港 8.10
红富士苹果(1斤) 上海 6.00 香港 3.40
鸡蛋(1公斤) 上海 15.00 香港 8.60
太古砂糖(454克) 上海 10.00 香港 5.10
农心特辣香菇面(120克) 上海 4.70 香港 4.70
狮球麦花生油(2升) 上海 89.00 香港 60.99
养乐多(5小瓶) 上海 10.00 香港 6.40

科技发展了, 为什么还是这么穷?

古代 亩产100斤吧, 现在至少产500斤了

为什么 粮食没有降低到5分之一 3分之一?

你说人口多了吧, 人多了劳动力不就多了, 一个个体,古代 能养活2个人,现在至少10个人了吧…

为什么还是这么穷…

所以我认为是发展思路错了…

东西应该越卖越便宜, 人的收入固定不变, 每个月就是1000点,

整体社会发展良性了, 食品一个月从100点降低到80点, 科技再发达,降低到50点…

现在这样…根本就不知道 社会是在进步还是在退步

决定是否富裕的,并不是外在的境界,而是自己的内心。
有一句话说的不错:我富有,并不是因为我得到的多,而是我需求的少。
当然,应该理性的看待这句话,并不是说,我们只要一条短裤就可以了,其他都不应该需要。而是说,如果不加以控制,人的欲望是无有止境的,无穷无尽的。因为资源是有限的,地球也是有限的。所以,用无穷的欲望来对待有限的资源,那怎么够分,怎么会不穷呢?
中国古代就提倡“知足常乐”,并且,中国古代有多次科技发展的机会,最终都没有形成大的规模,我有时候想,中国古代没有拼命发展科技,相反总是把科技放在第二位,是否是古代先哲的先见之明?如果在中国宋朝就发明了蒸汽机,科技也象日后欧洲那样的发展,这个世界是否能够支持到我们出生?

回复 3# 自由射击
西方现在的学派不清楚,反正以前的经济学派基本如此,马克思(我知道你们很烦这名字,我也烦)更是将资源和产能无限直接作为了共产主义的前提…
至于现在的经济学派也好不到哪去,所谓绿色GPD(这三个字母也很招人烦)也只敢算某一国或某一地区的,全球一起算的话不是负的才怪。一部分有着环保意识的经济学者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直接被各国政客们置换成了“可持续增长”,而实际上前者指的是经济0增长情况下社会发展,后者直接不可实现…至于现在各国的环保策略无非就是一个,把污染搬到别人家里去就行

[

这就对了,发展应该就是一个扩张的过程。

拼命的发展科技,为的就是把索取的手伸到外太空去——反正至今没有发现竞争对手,先别看太远,起码太阳系这个地盘就够大的了。

能扩张到外太空,资源对渺小的地球人来说跟无限其实也没什么区别了:6_283:

如果太空能够轻易被扩展,那看起来当然很好。只是可惜,按照目前人类的心态,恐怕还来不及找到扩展太空的理由,就已经被自己的扩展挤垮了。
发展太空,或者是发展地球,两者并没有本质的差别,在此之前,一定要先端正自己的心态,否则,整个太空都不够容纳人类。

[

您太看得起地球人了:6_287:

PS:手误,修改了一下阁下的帖子,已改回原样:6_313:

不管怎么发展只会穷的越穷,富的越富!因为资源总是撑握在少数人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