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初中国冰雪冻灾预警纪实及后续灾害预警
杨学祥
今年1月10日以来,我国发生了历史上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长时间的冻雨伴随着低温铺天盖地袭来,交通、电力顿时陷于瘫痪。不管你是不是喜欢,今后我们会越来越多地与极端气候事件打交道,我们必须知道它、了解它,对付它!八项极值被突破:该时段我国平均降水量为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大值;入冬以来,长江中下游及贵州的连续冰冻日数已超过历史冬季最大值;湖南、湖北雨雪冰冻天气为1954年以来持续时间最长;贵州有43个县(市)的冻雨天气持续时间突破了历史纪录;江西省雨雪冰冻气象灾害为1959年有气象观测资料以来最严重;该时段江苏、安徽、湖北、湖南、江西、贵州等区域平均最高气温之低百年一遇;安徽省降雪成为有资料以来降雪持续时间最长的一年;江苏省区域性暴雪持续时间、积雪深度、影响程度为有记录以来之最。四大特点凸显灾害严重程度。
范围广:持续的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影响了贵州、湖南、湖北、安徽、江西、广西、重庆、广东、浙江、福建、四川、陕西、江苏、云南、甘肃、河南、青海、西藏、山西、上海等20个省(区、市)。
强度大:此次持续的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强度大,表现为平均最低气温明显偏低,平均最高气温异常偏低达历史同期最低值。长江中下游(包含湖南、湖北、江西、安徽、上海、江苏)及贵州平均最高气温异常偏低,明显超过1976/77年,达历史同期最低值,平均最高气温之低达百年一遇。四川、陕西、甘肃、青海4省降水量达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大值。浙江暴雪是1984年以来最强的一次,安徽和江苏的部分地区积雪深度创近50年极值。武汉最大积雪深度达27厘米,仅次于1955年(32厘米)。安徽省持续降雪时间,超过建国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1954年和1969年,成为有资料以来降雪持续时间最长的一年。江苏省1月底的区域性暴雪过程历史罕见,其持续时间、积雪深度及影响程度都为有记录以来之最。
时间长:此次低温、雨雪、冰冻天气持续时间长,从1951年到2007年冬季长江中下游及贵州区域平均最大连续冰冻日数历史资料统计分析,2007年12月1日至2008年2月2日的最大连续冰冻日数已超过历史冬季最大值,达百年一遇。其中湖南、湖北省雨雪冰冻天气是1954年以来持续时间最长、影响程度最严重的,江西省是1959年有气象观测资料以来影响最严重的。湖南省这次雨雪冰冻灾害是1954年以来范围最广、持续时间最长、灾害损失最严重的一年,且超过了1954年,冰冻出现日数为1951年以来最大,冰冻持续时间仅次于1983年、1954年。湖北省大部地区连续低温日数达16至18天,为1954年以来最长,连续雨雪日数15至18天,也为历史同期最长。长江中下游及贵州日平均气温小于1℃的最长连续日数仅少于1954/55年,为历史同期次大值,湖北、湖南平均气温小于1℃的连续日数之长为百年一遇,江西、贵州超过50年一遇,安徽超过30年一遇。
灾害重:持续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给湖南、湖北、安徽、江西、广西、贵州等20个省(区、市)造成重大灾害,特别是对交通运输、能源供应、电力传输、通信设施、农业及人民群众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和损失,受灾人口达1亿多人,直接经济损失达540多亿元,农作物受灾面积和直接经济损失,均已经超过去年全年损失。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月28日,贵州电网受冰害破坏的电力线路已有3895条,累计停运变电站472座,电网500千伏网架已基本瘫痪,全省电网已分解成五片孤立运行;湖南有6000多公里220千伏及以上线路出现严重覆冰,衡阳、永州、怀化、郴州四个市(州)出现大面积停电;湖北境内的咸梦线是三峡电力外送的重要通道,倒塌铁塔8座,另有10座铁塔损坏严重。湖南、贵州、江西、湖北、重庆、山东、广西、四川、安徽、陕西、甘肃、河南、江苏、浙江、云南、上海等省(市、区)因低温冻害作物受灾687万公顷,其中成灾353万公顷,绝收74万公顷。受连日罕见雨雪、冰冻天气影响,1月26日京珠高速公路湖南段滞留车辆超过两万,滞留司乘人员超过6万;1月28日,持续的雨雪天气导致湖南、湖北、江苏、江西、安徽等省共计21个机场关闭,仅广州出港航班就有75个因此取消,5000多名旅客被迫滞留;1月30日,受南方雪灾的影响,京广线南段和沪昆线部分区段受阻,致使广州地区滞留旅客达近80万人[1]。
2008年是本世纪初以来最冷的一年。这是英国专家在分析了各种因素后得出的结论。在给人类造成冰灾、雪灾之余,天气趋冷的惟一好处是:全球变暖的速度将受到遏制。主持这项研究的是东英吉利大学气候研究中心负责人菲尔•琼斯。他说,2008年将异乎寻常的寒冷,这种预测的依据是,影响气候变化的所有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因素,它们包括温室气体浓度、太阳能量和洋流的变化以及工业排放的悬浮颗粒物的制冷效应[2]。
做出正确预测的不仅仅是英国科学家。中国科学家关于全球在2020年附近变冷的研究早于西方,这是有据可查的[3-13]。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国防部“秘密报告”的变冷时间表与中国科学家预言的变冷时期完全一致,这显然不能用巧合来解释。根据地球的轨道周期,2020年冬至时日地距离达到60年周期中的最大值,2010-2030年地球处于冷周期,正像1946-1976年地球处于冷周期一样。极端情况并不一定发生,趋势变化一定存在[8]。根据我们收集到的资料,可以得到了那冷事件的预测时间表如下:
1997年,据任振球研究员的研究,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使地球冬至时的公转半径发生相当稳定的准周期变化,与全球尤其北半球气温变化的间隔60年振动相一致。在20世纪初的低温期和60~70年代相对偏冷期,当时(1901和1960年)地球冬至时的公转半径分别延长了94(相当于日地距离的0.6%)和57万公里;在30-40年代和80年代后的暖期,地球冬至时的公转半径(1940和2000年)分别缩短了76和44万公里。2000-2020年地球冬至时的公转半径由极小值变为极大值,他推测2020年前后全球气候将进入相对冷期[14]。
1998年,出于对祖国安全的关注,海外学者许靖华投书《中国科学》,希望中国决策者关注气候变冷导致战争、饥荒和民族大迁移的历史事实,以史为鉴,面向未来[3]。
1999年,汪品先院士指出,大约在1万年前“新仙女木事件”结束时,格陵兰上空的气温在近50年内上升7摄氏度,而且这类快速变化还反复发生。历史纪录表明,全球气候变化主要受自然控制,温室效应气体排放加剧了全球变暖进程,人类必须在气候剧烈波动时期做好预防气候变暖和变冷的两种准备[15]。
2003年3月,在“世界气象日”座谈会上,国家气候中心的赵振国研究员宣布了我国短期气候预测的研究成果。根据研究结果,我国气候具有周期性,大约30年为一个周期,发生气候变化。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气候进入了一个暖周期,主要表现在冬季气温偏暖。赵振国介绍说,在未来的5到10年间,受海温、副热带高压、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等气候因素的共同影响下,我国气候将发生周期性的转折。从一个30年的“暖周期”进入另一个30年的冷周期,这主要表现在冬季温度的逐渐下降,而我国持续“暖冬”现象也可能得到转变。此外气候周期的转折也会带来降水带的北移,北方雨水少而南方雨水多的现象将会有360度的变化,北方降水增多,南方降水减少,目前我国“北旱南涝”的局面会被“北涝南旱”所替代[16]。历史上1954~1955,1956~1957,1963~1964,1968~1969年的冬季,也出现了很严重的低温雨雪异常天气[17]。2008年初中国冰雪冻灾正在验证这一自然规律。
2003年8月,韩延本研究院分析了美国宇航局公布的起自19世纪中期的全球及南北半球的温度异常变化资料,得到它们存在约60年的准周期性波动的初步结果。该周期是它们的中周期波动的主要周期分量之一,它对调制温度的总体变化趋势可起到重要作用。分析表明,该周期分量是时变的,周期长度在19世纪略超过60年,之后缓慢变短,到20世纪后期月在55年至60年间。所谓人类活动造成的温室效应的加剧似乎并未有打乱这一周其分量的存在[18]。
2004年,有媒体披露美国国防部秘密报告称,到2020年,欧洲沿海城市将被上升的海平面所淹没,英国气候将象西伯利亚一样寒冷干燥。核战、大旱、饥饿和暴乱等问题将困扰全球各国。亚洲和北美洲的年平均温度将下降达2.8摄氏度,北欧下降3.3摄氏度。冬季暴风雪和大风增强,西欧和太平洋北部将遭受更强烈的大风天气。中国南部地区在2010年前后将发生持续整整10年的特大干旱。中国北方将水患不断,南方一片干旱。中国现在“南涝北旱”的降水分布型,到时候可能变成“北涝南旱”的降水分布型。五角大楼的发言人则出来澄清说,这份由科学家和军事顾问完成的报告,不代表国防部的官方立场。而且报告的作者之一施瓦兹也不是研究气候变化的科学家,只是使用了相关科学家的研究成果。显然,这是一个综合性的研究报告,而中国却缺乏这样的综合性的研究,甚至漠视这种综合性研究。中国科学家还没有超脱专业局限,不能从全局看待全球变化[8]。
2004年12月26日印尼地震海啸后,我们发现拉马德雷冷位相与8.5级以上强震、低温气候、冻灾冷害、强沙尘暴、流感大流行有对应关系,我们称之为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灾害链。根据灾害链的特征,拉尼娜、厄尔尼诺、太阳黑子极值、强沙尘暴、低温冻害、流感流行成群发之势,在2007-2008年,2010-2011年,2013-2015年,2016-2018年有爆发的可能,文章在相关核心刊物上一一发表[10-13]。
2007年7月,据施普林格科学商业媒体网站2007年7月9日报告,一项新的研究表明,气候气候变化可能是战争冲突的根源。据香港大学学者章大卫及其同事称,未来的战争冲突可能将归咎于气候变化以及因气候变化而发生的生态资源短缺。他们的研究已经发表在施普林格的《人类生态学》杂志网络版上,其重点在于,温度的波动和农业产量的降低可以在多大程度上解释古代中国东部地区的战争频率。章大卫和他的研究小组主要着眼于气候变化在过去1000年里对中国东部地区战争频率的影响。中国东部地区的农业生产养活了绝大多数的中国人。作者调查了公元1000年到1911年间发生的899次战争的相关数据,这些数据均记录在《古代中国战争记事表》中。他们把对这些数据与同时期北半球气候的一系列温度数据进行了相互对照。他们发现中国东部地区的战争频率,尤其是部分南方地区的战争频率与温度变化有着极为重要的关联。几乎所有战争的最高潮和王朝变更都发生在严寒时期。温度的波动对农业和园艺业有着直接的影响,在技术水平有限的社会里,比如前工业化时期的中国,温度的降低会极大地影响农作物和畜牧业的产量。据章大卫和他的研究小组称,在这样的生态压力下,战争将成为重新分配资源的最终手段。作者们总结称:“正是长期气候变化所引起的农业产量变化推动了中国历史上战争与和平的循环转换”。他们建议研究人员在思考人类历史上战争的成因时应把气候变化这一因素考虑进去[19]。
2007年7月,我们在31日指出,2007年9-12月强潮汐,可能加快南太平洋环流,激发拉尼娜发生,导致中国北方秋季降水偏多,冬季严寒,应该做好预防准备[20]。
2007年9月,我在1日指出,统计分析表明:拉尼娜事件发生的当年秋季,我国北方降水可能偏多。拉尼娜事件发生的当年冬季,冷空气活动频繁,有可能造成阶段性的严寒冻害。2007年9-12月为强潮汐时期,强潮汐会加强冷空气活动,使2007年12月份的初冬更加寒冷,增大了低温冻害的可能性。2007年2008年是否是中等强度以上的拉尼娜和厄尔尼诺转化,是流感能否爆发的关键,2000-203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灾害链正按照历史程序先后出现,我们必须密切关注。2007年拉尼娜事件给我们带来的不仅是秋汛和冻害,还有流感的季节性流行。如果发生强拉尼娜事件,流感世界大流行的几率就会增加,如果2008年再发生强厄尔尼诺事件和严重低温冷害,世界流感大流行就不可避免。忽视预防流感将使我们付出惨重的代价[21]!
2007年11月,我们在6日指出,今年是暖冬还是冷冬?依据全球变暖的思路,是暖冬;依据拉尼娜的历史记录,是冷冬。综合分析可以得到更可靠的信息。全球气候异常十分明显。预计11月中旬至12月还有强震发生。我们必须做好迎接寒冷冬季到来的准备,密切监测火山活动和地震活动[22]。
2007年11月,我们在7日根据郭增建的“海震调温效应”指出,2007年9月12日和13日,印尼苏门答腊南部海中分别发生8.5级和8.3级地震,与2007年8月发生的拉尼娜事件一起,将给我们带来严冬气候。我们必须做好迎接寒冷冬季到来的准备,密切监测火山活动和地震活动。莫斯科严冬无情粉碎了暖冬之梦[23]。
2007年12月,我在21日指出,12月22日为冬至,太阳在南回归线上,太阳潮南北震荡最强,与23日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叠加,形成最强烈的潮汐南北震荡;12月22日为月亮近地潮,2008年1月3日或4日为地球近日点,12月24日为日月大潮,最强的月亮潮与最强的太阳潮叠加,形成2007年末2008年初全球最强的潮汐运动。2007年12月拉尼娜事件的发展增强了这一趋势。预防12月下旬强震迫在眉睫。中央气象台预报,2007年12月26日-2008年1月3日,今年入冬以来最强的冷空气将自西向东影响中国大部地区。这就证实了我的2007年末2008年初全球最强的潮汐运动[24]。
2007年12月,我在25日指出,预测实践表明,在强潮汐南北震荡的作用下,极地的冷空气并不是均衡地四面出击,而是集中力量突破一点,逐渐扩大到全球。12月22-24日的强潮汐南北震荡,突破点在美国,从21日起,暴风雪陆续袭击了科罗拉多、怀俄明、得克萨斯、堪萨斯、伊 利诺伊、明尼苏达、威斯康星和密歇根等州,而英国和中国的冷空气活动相对较弱,仅仅出现严重的大雾天气。在后续的时间里,欧洲和中国的冷空气活动应该加强。据预报,二十八日前后将有一股较强冷空气影响河北,同时也会带来雨雪和大风降温天气,必须关注这一变冷趋势。12月30日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12月22日冬至之后,太阳由南回归线向赤道靠近,太阳潮使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加强这一效应。因此,冬至到春分,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将成为强化冷空气和地震活动的主角,2007年末2008年初全球最强的潮汐运动将使中国的冬季逐渐转冷,防寒防震不可松懈[25]。
2008年1月,据英国气象局预测,2008年将是自2000年以来全球范围最冷的年份。抑制全球变暖趋势(的因素)主要来自热带太平洋的拉尼娜,其它因素诸如温室气体浓度增加、工业气溶胶粒子(对地表温度)的趋冷作用、太阳的影响和海洋的自然变化等也考虑到预报之中。英国气象局在每年一月发布来年全球地表温度预测[26]。
2008年1月,英国气象预报人员称,2008年将会比前几年略为凉爽,但仍会是自1850年以来最热的十个年份之一。因此,不应认为全球变暖的趋势有放缓的迹象。英国气象局和东安格利亚大学的专家们周四表示,今年的全球平均气温将会比1961-1990年的平均气温14摄氏度高出0.37度,是2000年以来最凉快的一年。他们表示,这一预测已经考虑了太平洋拉尼娜现象的影响因素。拉尼娜现象今年料将特别强劲,从而抑制变暖趋势。预测还考虑了温室气体浓度上升、太阳变化和洋流的自然变化等因素[27]。这一变冷的预警,被中国媒体曲解为“2008年,热!热!热[28]!”
2008年1月,我们在3日做出2007年末2008年初强冷空气活动预警[29]。
2008年1月,我们在7日指出,2007年全球气温呈波动下降趋势。影响2008年气温下降的因素不仅仅是拉尼娜,还有强潮汐和频繁发生的地震火山活动[30]。
2008年1月,我们在8日指出,在2008年1月5-6日,6级以上强地震、火山、寒流、暴风雨、强暴风雪频繁发生,这种状况将因8日日月大潮而加强,并可能持续到10日左右。继2007年12月22日-2008年1月4日(冬至、月亮近地潮、日月大潮、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地球近日点)全球最强的潮汐使今年入冬以来最强的冷空气将影响中国大部地区之后,2008年潮汐A组合正在得到证实[31-33]。
我在2008年1月11日和12日相继指出,1月的强冷空气活动和强震集中在强潮汐A、B、C、D组合,A组合激发的自然灾害已经得到证实,强潮汐B-D组合激发的自然灾害应加强防范,特别是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强震。10-13日中国的冷空气活动逐渐增强,并在19-22日的潮汐C组合达到高潮。要做好预防大风、暴雪、地震和低温冰冻等自然灾害的准备[34,35]。
如果上述预警被相关部门重视和采纳,对冻灾的有效预防将赢得更充分的时间和机会[36]。对灾害预警的漠视是灾害肆虐的重要原因之一,因为人们事前毫无防备[37]。
根据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灾害链,后续灾害和重大事件有:
拉尼娜将导致2008年沙尘暴强烈,台风活动强烈,旱涝风险增大,地震火山和地质灾害增多(类似1999年)。2008-2009年和2011年将发生强厄尔尼诺事件。厄尔尼诺事件中,中国先旱后涝的风险存在(类似1997-1998年),流感爆发可能在2008-2009年(处于太阳黑子低值年,强度较弱,类似1977年),也可能在2011年爆发(处于太阳黑子高值年,强度较大,类似1957年和1968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厄尔尼诺年易发生北方的低温冷害(如1957、1969、1972、1976年北方严重低温冷害),下一次南方严重冻害可能发生在下一次太阳黑子谷值年2018年附近。
预则立,不预则废。中国南方电网和房屋建筑在2008年初冰雪冻灾中损失惨重的事实表明,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建设要求灾害预警提前数十年,忽视自然灾害发生规律研究,忽视突发灾害预警,将给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巨大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