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启

打开两年前拍的照片,自己真得不敢相信那是自己,脸和身材都因为虚胖而变形了,那时候的体重是160斤。两年过去了,现在的身体改变甚多,128斤的体重加上良好的精神状态表明身体已经完全恢复正常了。很多人问我,这两年是怎么做到的?我也说不上所以然来,但心里是明白的:是心态改变了。

两年前一次检查身体,有了严重的脂肪肝,还有血脂和尿酸过高的检查结果。其实,不去检查我也知道自己的身体状况,我有记忆力不佳、鼻炎、视力模糊、腰腿酸痛、精神不好等情况,原因自己也很清楚明白,太爱玩了,长期熬夜,缺乏运动,加上饮食不节。检查结果是一个因素,它明显触动了我的神经,我当时毫不犹豫的反应是是时候立刻开始改变自己的生活了,否则身体会很快垮掉。决心便是从此时下的,首先从运动开始。我用了半年的时间,每天坚持走路上下班,来回是一个小时的路程,效果很明显,瘦了20斤。随后的一年时间里因为工作原因,不能走路上下班了,不过我会找时间打打乒乓球,双休日便带着小孩子出去玩,运动量虽然不多,但是能保证体重不再反弹。

当我因为小孩子生病而目睹医院的无力,而立志自学中医,进入中医的大门时,才真正了解了身体的语言,知道了养生的方法。按照黄帝内经的医理,四季养生的原则,我改变了自己的生活习惯,晚上不再熬夜了,开始早睡早起了,饮食开始节制了。这是质变的半年,身体不会骗人,它告诉我在不断地恢复了,精神开始变好了,腰腿脚酸痛也消失了,鼻炎不见了,记忆力增强很明显,不久前的体检看到脂肪肝也快消失了,到如今又瘦了12斤。

心是决定力量,心转变了,相也变了,这就是身随心变,相由心生。我现在很清楚这种转变的过程,我明白了自己应当要做什么,天生我材必有用,修身养性不是目的,而只是开始。

分析身体在这两年中的变化,可以了解身体的语言。身体虚胖,代表脾湿严重,三焦网道不通畅,那时候我很清楚地记得,舌头吐出来是胖胖的,带着左右各有三个明显的齿痕,齿痕代表肝有淤积,这与我的饮食不节有关,食量很大,常常吃得过饱,摄入营养过多,便变成垃圾堆积起来形成脂肪肝,这些垃圾代谢不掉的原因是经常晚上熬夜,凌晨一点到三点是肝经流注的时间,这时不睡觉,会严重影响肝脏的排毒和藏血功能,时间一长便造成血亏,严重时肝不藏血便会失眠。肝血不足,则必然造成精神不好和视力下降,因为肝藏魂,开窍于目,肝魂不守使然。腰腿酸痛和记忆不佳的原因在于肾经不足,这就是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的必然结果,人的一生是有规律的,主导生老病死现象后面看不到的东西是元气,元气是藏在肾经中的,每天都会消耗,吃饭会消耗元气来消化食物,生病会消耗元气来保卫和修复机体,如果不懂得这个道理,大肆消耗真元,就会造成身体的机能衰退,并在无形中减寿。

这些身体的不良表现,说明它在严重抗议了,抗议的目标直指心神。心为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如同一国之君主,君主昏庸无道,则百姓遭殃,国将不国。确实,浑浑噩噩的三十年中但学知识,不明学问,心神无依,不仅误身,而且误业。当我认真正视现实时,才深刻地触动了心神,于是改变就开始了。

首先是运动,运动是很好的健身方式。我记得走路的那半年有好几个月在酷热的夏季,每次走路都出一身汗,但我心意已决便坚持下来了,慢慢就把阳气带动了,把湿浊之气通过出汗方式逐渐排走了。运动使我发生了改变,但我当时依然没有指导原则,只是一心想通过运动方式来改变自己,还好凑巧是发生在夏秋两季,夏季是应当适当出汗的季节,到了秋冬就应该收敛和收藏了,不能过度出汗了。当我接触黄帝内经时,我才明白四季养生之道,从而不再蛮干了,采取一些温和的措施来调理身体。针对肝淤和三焦不通,一定是早睡养神,多食蔬菜;针对脾湿,喝红豆薏米汤去湿,少食甘辛;针对肾经不足,多按摩穴位进行保健,适当食补。

通过慢慢的调养,使身体恢复过来,除了病痛远离了,精神也改变了,记忆力得到很好的恢复,从而余力学文,进一步地提升自己素养,对照现在和两年前的照片,完全像换了个人一样,这就是身随心变了。这个过程如同治国,指导思想对了,则百害俱消,百姓生活富足,百业俱兴。但看我们现时生活的世界,经历的正是我曾经体验过的虚胖境界,看似国家科技发达,人民营养富足,实质上便是元气透支之虚象。河流不通代表经脉不通;河水空气严重污染代表肝有淤积,地球之肝为草木,破坏之甚则无力解毒;土地减少和土地污染代表脾胃不兴,生化力量减弱,中医以胃气为后天之本,可想其重要性;石油和煤炭的大量开采即是大肆破坏地肾,这正是以欲竭其精之象;火山地震和海啸等灾难是否代表地球之心神正在反抗和觉醒呢?人类应该马上停下来反思自己的过错了,并且立刻开始拯救自我,正如我两年前那个触动的瞬间,身随心变,境随心转,相信人类应该能做到的,时间真的不多了。

昨天晚上小孩子照例在睡觉前给我讲故事,讲完了故事便叫我也讲一个,我便讲了个孔融让梨的故事,“融四岁,能让梨”,想通过这个家喻户晓的故事来教育启蒙他的谦让思想。讲完了故事,我便出了个题目,我说,“家里有两个橘子,一大一小,爸爸和你两个人吃,你来分一下,应该怎么做?”,于是他说:“我要吃大的,小的给你吃。”。我便教育他说,应该学会礼让,大的给大人吃,小的留给自己吃,然后分析这个道理给他听。结果,想不到他居然因为吃不到大橘子而哭了!不管我怎么说,他总是非常执着地想要吃那个大的橘子,尽管只是想象中的橘子。

我不禁感叹,教育啊一定要趁早,人的本性中就存在着贪婪和执着,尽管他可以妥协地说,大的小的各一半,但是决不愿意说把大橘子留给爸爸吃。其实这是一个态度问题,父母并不在乎吃大的还是吃小的,只要小孩子有一份孝敬和爱的心意就可以了,我们常读“长者先,幼者后”,就是要让小孩子明白长幼有序的道理,要增长一份爱父母的心意,懂得家庭生活中要孝字为先的做人原则。虽然小孩子每天都会在口头上说:“爸爸妈妈,我爱你们”,但是他不懂得如何去落实这么简单的话。

现代人类思想以西方为主导,整个人类社会个性自由、追求享乐的思想,像小孩子一般无拘无束,在这小孩子的脑袋下面却有一个庞大的成人身体,人类缺乏正确的引导,做出了很多非常可怕的事情,如宣扬性开放、盲目发展科技、大肆榨取自然界资源、破坏生态环境等等,制造了大量社会问题和生态灾难。关键因素在于欲望得到了释放,崇尚自由而没有了自我约束。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是压制人性欲望的,让人懂得礼仪廉耻,懂得分清是非,抑恶扬善。传统文化对人生的指导意义归纳起来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个修身的目的就在于做好学问,提高个人修养,能够以天人合一的角度来全面看待世界,懂得如何处理社会关系,如何与自然界和谐相处,从而通达天下。

五四运动开始,我们开始否定中国传统文化,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压抑人的本性,导致了整个民族的落后,主张解放思想和个性解放,但是这个传统文化的“紧箍咒”拿掉之后,我们发现整个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如同人的身体在拼命地长大,而头颅却越变越小了,对比原来的大头小身体显得更不协调了。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我们国家纯粹是实现了经济起飞,而文化方面、精神生活方面却是变得越来越贫瘠了,学校教育商业化,电视节目和文学恶俗化,书籍论文抄袭化,亲情关系冷漠化,传统文化边缘化,我们制造出来的当代新文化不客气地说就是没有思想的文化垃圾。看看我们的老祖宗给我们留下了些什么文化底子:春秋诸子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小说清京剧,现代中国人不觉得脸上火辣辣的吗?不要以为古人落后愚昧,现代人有多少人能读懂文言文,有多少人能明瞭古人的智慧?我们现在太需要以中华传统文化为主导的童蒙教育了,恢复断代了近百年的传统教育,不要让文化耻辱继续下去。

哈哈,很有趣,原来小孩子睡觉前,还给父亲讲故事啊。那个时候不如父亲做一回小辈,提一些“让梨”之类的问题,让做长辈的儿子来选择怎样做?
实在来说,小孩子的私心是很重的,想简单的通过一两个故事,就改变他们的私心,除非是前世有大福报的人,否则很难一下子转过来的。不过也不用着急,我的感觉只要自己坚持做榜样,儿女会逐步放下一些私心的。
总的来说,自己的私心都不能完全放下,而要求小孩子完全放下,也就确实有点苛刻了。但以此而惯坏了孩子,那也是不对的。一方面自己作为长辈,对孩子的一些坏习惯要求改正是完全应该的;而另一方面,把自己放在同孩子平等的地位,一同寻找自己的缺点,并加以改正,这个也是需要的。当然,后一方面是在自己内心默默发愿的,直接说给孩子听的话,效果不一定好。
古人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所以一定的外表形象,也是必须的。
现在很多人都反感日本人,说他们老是点头哈腰,礼貌过头。但是我的观点却不同,人家至少外表上是礼貌的,而我们中国,号称礼仪之邦,实在看不出哪里有礼貌?有人说,外表礼貌,不代表内心礼貌,这个说的很正确;但是,外表不礼貌,内心礼貌的人,恐怕更加难以找到。
对待小孩子也是这样,先在外表上尽量让他们做到礼貌,时间长了,他们的内心也可能会渐渐趋向礼貌,那个时候,外表就不重要了。反之,一开始一味强调内心的礼貌,就可能连外表和内心都失去礼貌了。

回复 83# 自由射击

教育小孩子用儒家方式教育就好,儒家学问主要是教人如何处理好社会关系,入则孝,出则悌,谨与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然后落实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去,让人学会孝悌、礼让和谨信,这种思想品格的培养一定要从小开始,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会让人从骨子里冒出一种贵族气质。

佛教的因果教育也很好,不管这种因果缘是否存在,如果人们相信它,就不会有人愿意去干坏事,佛经说干坏事是会堕入地狱道的,会有超长时间的等待煎熬才能重新投胎的。我们身边干伤天害理之事的人少吗?毒奶粉事件、地沟油曝光、幼儿园袭击、山西疫苗、官员腐败等等,那些鬼畜不如的人,如果相信了果报,哪怕有一点点良心冒出来,就会停止做坏事。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小孩子也是人。

[

对于信仰缺失的国人来说,除了利益神马都是浮云:6_288:

回复 85# xpoy

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教育小孩一定是以身作则的,自己都做不到,是不能要求小孩子也做到的。

不是这么简单的一句话的,要知行合一。

回复 88# xpoy

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行与知的理解不是这么肤浅的。

回复 88# xpoy

关于熬夜等养生法,个别同志的凌晨闹不住帖都四百多楼了。。。

建议超版灌点更有营养的水份。

以前有个同事现己退休多年,他一年四季不喝水,饮料、开水和酒都不喝,只从食物中摄取少量水份。当时觉得非常不可思议,人不喝水怎么能受得了呢?我以前每天有喝好几大杯茶水的习惯,在下班前一定会上几趟卫生间,小便很清白,便以为是在排毒,觉得这才是正常健康的情况,学习中医理论之后才发现自己真是大错特错了。

黄帝内经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就是说人饮水进去时先达胃部,胃部极热而把水蒸化掉成为水气进入脾脏,脾主疏布,再将水气送入肺脏,从而为人体所用。多余的水份会入三焦水道,进入膀胱排出。所以说饮水进去只是补充人体的水之精气,不能马上补充到身体的津液中来,津液中的水份是从食物经过消化后吸收的。人体内的唾液、汗水、血液等体液都是津液,那都是由食物精华变现出来的,不是水喝进去就能补充的。

由此可知水是不能随便想喝就喝的,想起小时候有个夏天因为口渴,一口气灌入一瓶两升的芬达汽水,还是不解渴,人却不舒服了很久。水应该小口小口地喝,而且要喝热水,让水进去后马上可以气化掉,如果喝得太快,多余的水不能马上气化掉就会送去膀胱排掉,如果一次喝太多,来不及排走,就会积在里面让人很不舒服。饮水过量会造成肾和膀胱的额外负担,因此不是多喝水就一定好的,比较好的饮水方式是口渴的时候才喝一点,不要强制自己每天必须喝多少水。现在我的身体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改善,口中唾液很足,基本上不会感到口渴,因此基本上也不饮水了,同时也明白了那个退休同事的境界。

现在医院里一感冒发烧就打点滴液,这种做法其实是很不科学的。人体血管里流淌的血液是由骨髓所化生,血液是有一定浓度的,打点滴突然进来很多水份就会造成不平衡,这些水不是从正常渠道进来的,而且是寒凉的,人体的自然反应一定是加热这些多余的水份再排出去,以重新达到平衡。如果病邪在表,人体的免疫系统会出来于之对抗,而这时突然从血管里面出现寒,这样免疫系统就会腹背受敌,可能不再抵抗,任由病邪长驱直入。如果点滴液中用的是抗生素,那么相当于先把本土作战的部队赶走,然后再同感冒病毒单独作战,这种治病方式会压制人体天然的免疫力,可能造成病由表入里,最糟糕的是它还在锻炼感冒病邪,可能造就超级细菌和超级病毒。所以感冒发烧时,不可以打点滴液,对症吃中药就好了,中药不搞对抗,不管什么病毒排出去就好了。如果感到口渴就喝水,不口渴就不必多喝水,口渴不渴是身体很明白提出来的需求,身体是绝对不会骗人的。

哈哈。我说的知行合一,第一个就不是这种字面意思。
想做什么,可以做出来,想说什么,可以说出来,我相信每一个从学校出来的都知道这是社会教的第一堂课。
接下来人会注意到,谁被其他人赞扬、恭维了,谁做到什么了,这样就开始自己身体力行的想,具体的一件事上怎么样才是好,怎么样才是坏,自己告诉自己东西了,简单说就是有价值观可以自己判断是非了。
我说的知行合一,意思是,一个东西为什么是那个样子的,它是那个样子的原因就是,做出来的。归到人身上就是一个君子怎么是君子了,很简单的,就是他给外人看到的,听到的,知道的是一个君子。可是君子的学问就都在他怎么样让外人看到、听到、知道是这样的。

想教个好男子汉出来,就教。用小孩子作为他做什么事的理由,想想自己为什么教他吧。

回复 93# xpoy

要谈知行合一,首先要知道的人物是其创始人王守仁。他是明代精通儒释道的全能大儒,上马治军,下马治民,文官掌兵符,集文武谋略于一身,后潜心修学讲道,创立格物论,弟子众多,形成阳明学派。他的知行合一论来自格物论,旨在反对先知后行和割裂知与行关系的说法,主张知行并进。传习录曰:“知行合一,正要人晓得一念发动虚,便即是行了;猣动虚有不善,就将这不善的念克倒了,须要彻根彻底不使那一念不善潜伏在胸中:此是我上上言宗旨。”。知行合一的前提在于先有善念,断绝恶念,然后学习和实践不分先后就不会犯错,然后才是反对知而不行,行而不知,拥有判断善恶能能力才是知行的条件。

从学校出来,就想做什么就做出来,想说什么就说出来,这是多么幼稚的想法。孔子曰: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他活到七十才敢说自由自在,因为能分清善恶了,做事就不会犯错了,而此前他也是在不断经历着摸索真理的痛苦,述而不著当然不是因为偷懒,写错了误导他人那是要负长期责任的,他是怕担不起这个责任。教育的宗旨在于让人学会分辨善恶,搞清行为方向,知行之说只是学习和做事的方法。如同开车从上海到北京去,搞不清方向就开车,只有很小的机率能开向正确方向,方向错误的话,车速越快越糟糕。

传统国学引导人向善,而现代教育则流弊无穷,在我辨清了传统国学与现代教育的善恶关系之后,教育子女的方法就显现了,从小给小孩子国学教育,让他从孝悌谨信学起,从而学会分辨善恶是非的基本方法,以后的知行之路便可少走不少弯路了。等小孩子长大了再去教,那就更要多费一番功夫了,而且到时他还不一定能接受。犯错误的代价是需要时间才可以证明的,人犯错误,需要几年甚至几十年才可能觉悟,社会犯错误,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能清醒。

人之初,性本善,这个善是完美的意思,是不辨善恶的,苟不教,性乃迁,人长大就分善恶了,由于身处环境不同,如果不尽早进行是非善恶教育就会产生各种未知的变化。心者身之主,意者心之发,知者意之体,物者意之用,善恶是非的方向看不见摸不着的,善恶存乎于心,教育在于引导人之心意向善抑恶,然后才可以知体物用,做事合乎于天道人道,故尽心知性知天,是生知安行事,存心养性事天,是学知利行事。

儒家不是王守仁。当你这样谈的时候,这样做。就是这么简单,可是,你可以吗?学问就在这个区别上面。

回复 95# xpoy

当然是学以致用,纯粹的学习又有什么用呢?光说不做那也是惘然。我学习中医目的明确,解决自己和家人的健康问题,这就是学以致用。我学习国学兴趣广泛,不仅仅只是儒家思想而己,传统文化各方面都需要了解,从而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处世待人,指导自己如何教育小孩子,传统文化中很好的内容,有智慧的传达,可以学而修身齐家。小孩子现在先学弟子规和三家经,我也一起背,在生活中遇到很多情形都可以对上号,告诉他经文表达的意思,让他理解并约束自己的错误行为,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当然也可以认识很多字。

学以致用,就是这个。我没有说什么对错,只是在说,做。

我平常自己做菜不放味精,己经好几年了。味精虽然有调味的作用,但它还能让人感觉口渴,这种口渴是病态的,于是会让人多饮水,这就会造成对健康的损害。据说味精还对视力和发育造成影响,不管是否这样,我的个人理解是要多吃纯天然的食物,尽量不要吃添加了人工制剂的食物,很多食品添加剂虽然都宣称无害,实质上或多或少对身体造成损害,损害累积起来,时间长了才显现出来,却无法让人警觉。

打个比方,塑料袋的确给我们生活带来了方便,但是一时的方便却会带来长久的危害。塑料结构稳定,不易被天然微生物菌降解,在自然环境中长期无法分解,会对环境造成极大危害。对人体小环境来说,很多食品添加剂就像无数小型塑料袋一样,如果无法正常代谢掉,就会长期积累在体内,成为人体的健康杀手。

当我们吃天然的食物时,整体去吃某个食物,它们大多数是平衡的,如果只吃食物的某个部分,那就会有一定的偏性,好的厨师便会用加佐料的方法来中和偏性。佐是相反的意思,比如吃螃蟹就一定要吃点热性的姜来中和其寒凉之性,这时姜就是很好的佐料,中国传统关于吃的智慧就集中体现在这里。

人类的身体是自然界的产物,经过长期的生存考验,人体对天然的食物有着很好的消化吸收能力。也就是说,我们的胃肠有辨识天然食物的能力,能很好地把营养归类输送到需要的器官。黄帝内经论述说,青色及酸味入肝,红色及苦味入心,黄色及甜味入脾,白色及辛涩入肺,黑色咸味入肾。知道吃下去的食物营养往哪里走很重要,按照这个归类原则,我们便知道如何进行食补了。中药配方也是遵循这个原则,利用天然动植物和矿物来治病。

在科学名义下产生的各种人工的制剂很多不是天然就存在的东西,胃肠对这些人工制剂的识别能力是远不如天然食物的,不能识别它们就可能会归错类,如果当成毒素排掉还好,当成营养吸收就会积累在体内成为垃圾。转基因性食物也属于非天然的产物,我们的胃肠也不能很好的辨识它们,吃得越多,可能越会营养不良。有些制剂虽然是天然提炼物,但不是完整的便一定存在偏性,如果长期食用而不知中和其偏性,便造成慢性中毒。还有那些维生素类营养药丸也不要去吃,天然食物中存在的营养物质我们人体有对应的消化酶来分解成维生素、蛋白质等,便很容易吸收利用,当吸收足够多的营养后,人体便不会产生更多消化酶去消化它们,安全排出体外。如果直接吃人工维生素类药丸,那么人体的天然防线就会失去,过量的营养就是垃圾,势必造成不平衡。

超市卖的包装食品大多含有多种食品添加剂.有时到超市转转,到处是琳琅满目的包装食品却无从下手,随便拿起几包都会看到极细的小字列着各色添加剂,常见的是甜蜜素、木糖醇、安赛蜜、山梨糖醇、增稠剂、磷脂、甜味素、抗氧化剂、焦糖色等等。这些人工制剂不管性味如何,进入人体大多会成为毒素进入肝脏。我常常感叹:人类为了满足口舌之欲真是什么都敢干啊!为了家庭成员的健康,我是不去买这些垃圾食品的,不过小孩子经不起诱惑,这也想吃那也想吃,完全不知吃下去的后果,因此除了教导之外尽量少带他去逛超市。

支持。若干可怕的添加剂是很危险的。。。相关食品安全,可能欧盟的做的到位。。。我国确实存在忽视这些化学玩意危害的现象。

就佛法来说,我们现在得到的人身很重要。
但是用人身来做什么?是用来追求今生的快乐?或者追求来世的快乐?或者是追求自己脱离六道轮回?或者是大家一起脱离六道轮回?
今生我们诞生在这样一个复杂的世界,如果想改变目前自己的状况,确实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获得,但是人生短暂,等你通过大量的努力之后,或许还没有得到快乐,你的人生已经走到了尽头,所以,这样的做法,佛教并不提倡。
佛教中,最次的做法,是所谓的下士道,就是追求来世的快乐,也就是追求来世的人天福报,不过,轮回无常,你今生遇到了佛法,通过正确的修行,确实可以得到来世(多世)的快乐,但是总有一天,福报用完,你还是会堕落的。那个时候若你能够遇到佛法,或许还有一线生机,不过要再遇到佛法是太困难了。
中等的做法,就所谓的中士道,就是追求个人的解脱,比如阿罗汉。他们看到了轮回的痛苦,知道在六道中没有值得快乐的地方,所以希求出离六道而修行。
上等的做法,就是所谓的上士道,就是要把所有的众生度脱出离轮回,比如菩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