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要结合实际,临床的机会多才能更深刻地理解理论。我现在很欠缺这方面的经验。
慢慢来吧,先从伤风看起来,日常的病,伤风占主要,如果能够把伤风搞定,那我觉得已经很不错了。另外,从佛法的角度来说,一切都不过是因缘聚合而成的东西,所以,很多时候并不是诊断不对,也不是药物不对,实在是因缘不具足,而达不到效果,所以佛教说要有福报,做事情才能比较顺利,没有福报的话,即使是得道的阿罗汉,也无法化到缘,即使你神通广大,但是该饿肚子,还是饿肚子。
又抓了两帖柴胡桂枝干姜汤,但是这次有点麻烦了。由于换了一家药店,这次拿回来,忽然觉得似乎柴胡不太象以前的,倒是有点想麻黄的样子,由于自己对于草药也不懂,所以也没敢拿去问问,昨天晚上煎了第一帖,味道觉得和之前抓的不太一样,吃了之后,就觉得有细汗从身体里析出,想到星月问是否出粘粘的汗,就觉得这个药可能是对的。早上起来觉得病况也有好转,但是整个白天觉得病情有加重的感觉,喉咙里发痒、发甜,胸部的疼痛加重了。下午回家吃第二贴,但是感觉药有点反胃,吃了之后,肚子不太舒服,拉稀,之后到是也没有什么感觉了,就是觉得喉咙还是有点甜,胸部疼痛也有。
这次的两帖和上次两帖,最明显的区别在于,上次是用的黄岑,而这次只有炒黄岑,所以药煎出来,上次的偏黄色,这次的偏褐色。另外的差别,就是怀疑那个柴胡了。我记得上次的柴胡是褐色的,和桂枝有点接近。而这次的柴胡是绿色的,更加象细叶杆。不管怎样,现在把手上的药停了,不吃了,因为上次煎药觉得气味挺不错,这次煎药闻上去觉得不太舒服。
不會吧,藥房怎麽可以這樣!!!同一個方子給開出不同的藥出來,那就算方子正確也不一定給的藥正確啊,真是傷腦筋。柴胡應該是褐色的,第一服藥應該是對的。
最近一直在看郝万山的伤寒论讲解,看到他讲的坏病,就是失治或是误治之后,病情复杂化了,这时候需要“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最好能找到好的中医大夫把一下脉,随证治病。你这病属于久病,需要针对性用药,最好能一鼓作气,把病根除掉。
怎么觉得像是在看中医…
。。。怎么像是在外蒙古看太医?
就是因为找不到好的中医,所以也不敢去随便乱看,所以整个新年一直没有用药,本来咳嗽已经基本没有了,只有胸部有点痛,但是初六去了一次湖北,多少受了寒,咳嗽有所抬头,胸部的疼痛也加剧了。
总的来说,感觉真是看病很麻烦。
比较抱歉没能进行有效治疗,实在是自己临床上很有欠缺。最近虽然很忙,但还是在抽时间看伤寒论,主要是看郝万山讲解的伤寒论。在他的讲解里看到不少医案,有不少临床上的心得,当然也有不少我觉得可以讲得不对劲的地方,但是我觉得自己还是学得太浅薄了。看了一遍伤寒论,对里面的几个条文比较有体会就给人开方抓药实在是太过于盲目自信,这种做法很可能杀人于无形,很给自己捏把冷汗。郝教授治学的态度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通过严谨的逐字逐句博引考证来弄明白张仲景想表达的意思,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来印证伤寒条文的正确性可用性,史上很多著名的医家也都是通读无数遍伤寒论才会有很高的成就。而我受限于条件,既缺乏熟读理解,又缺乏临床辨证实践,的确是不该随便卖弄的。所以这个帖子给我的教训是比较深刻的,我再次去重读这个帖子时,加上最近看伤寒条文的经验,觉得自己辨证的方法和开药思路上都犯有一些错误,在没有把握的情况下面,还好我是有所保留的,如果乱开一些带有危险性质的药方,那是很不负责的。伤寒论中的药方有不少是比较险的,不是像时方派或温病派那种力道很轻的药,一句话来说就是有病可以吃好,没病会吃出病来的药方,所以正确地辨证就显得相当重要。
对于伤寒论的学习方法,我觉得还是要通读多读,慢慢通过实践来理解它们。虽然有时看了后面忘了前面,或者是越看越糊涂,一些条文混杂得无法分辨,但是只要用心去读去理解,每看一遍就会有每一遍的收获,因为只有全面的理解才有助于正确地学会一套医术,中医就是一门非常全面的学问,用非常整体的眼光来看待人体。看那些名医对伤寒论的注解也很有帮助,他们的理解和经验可以让自己少走很多弯路,小小的点拨可以让人有豁然开朗的感觉,读郝教授的讲记也常常看到他自觉开朗的地方,名医名家是这样,自己也应该向感悟方向去靠拢,边学边写一些文字,记录学习和生活中的体验和感悟,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咳嗽大爆发了。
上周五(4月8日)晚上洗了个澡,当时也没有觉得什么特别,但是第二天,头晕、喉咙痛,咳嗽都出来了,而且伴有发热。当时根据自己的状况,感觉是风热型感冒,但是不知道吃什么中药,所以也就没有去抓。整个下午头一摇就痛,到了晚上,胡乱吃了西药SMZ一片,早早睡觉,但整晚上身体发热,就是不出汗,起夜到是有好几次。后来凌晨2-3点的时候,感觉嘴巴干,喝了一杯水,结果再睡下去,汗就出来了,到早上,体温已经正常,但是喉咙痛和咳嗽都还在。
从周一到现在,基本上没有吃什么药,头时不时有点晕,鼻涕是那种老黄浓带血丝的,咳嗽出来的痰是黄或者绿的,整个感觉就是上焦热。但是不知道吃什么药,期间胡乱吃了点《板蓝根》和《清开灵》,也没有坚持吃下去,就是正好家里有点多余的存药,对付了一下,也没有见什么效果,但是咳嗽似乎是有增强的趋势,连续几天,整晚喉咙痛(咽口水的时候就痛),咳嗽,所以睡眠很糟糕。
现在有点手足无措了,谢星月大夫指点指点。
咳嗽。。。起源于那个器官来着?
目前大叔不得不服老啊。。。哎~
最近学了个方法。告诉我你的出生日期,我再推测你的病位在哪里,还可以给出合适的处方。
出生日期?是农历吗?我只知道公历。
听我老妈说,我的出生日期是1970年12月31日早上7时30左右。
你说的方法我没有听说过,不过我想,如果这个方法有效,难道所有这个时间出生的人的毛病都是一样的?后天的影响也应该会有吧。
回复 74# 自由射击
37岁成病,为太阳伤寒,去年自病少阳证,胆和三焦有热,当用柴胡汤剂,去年未愈,今年又转为太阳中风证。看症状咽痛,当脉细数,为胃气上冲,痰黄当肺热,舌苔应较黄,被表寒束住而发炎,咳嗽加上胃口如果还算可以,没有高烧,应该服麻杏甘石汤。如果胃口很差,有高热,应当考虑用大青龙汤。
麻杏甘石汤方:
麻黄10克,杏仁10克,石膏15克,甘草6克,七碗水先煮麻黄去两碗,去上沫,放入其他药,其中石膏用棉布包好再煮,煮剩两碗,喝一碗。
我就是星月,出差时就用starmoon23的ID。
按照病情描述,我确认是麻杏甘石汤症,应该吃两三剂可以解决问题。如果没有吃,病情可能出现变化,可能会走到少阴证,肾和大肠去,如果病情变化,就要看症状来再确定用什么药。当然病也是有可能自愈的。
关于出生年月来判断病情,这是也是出自伤寒论的先天成病思想,每个人出生后都会不断变化,每年一次变化,每次变化都会造成人的某些区域容易生病,也就是本气自病。也就是说,即使没有外感也会容易自病,有了外感会更容易生病。由于每个人体质不一样,元气强弱不一样,所以,产生的病症会不太一样,但是却往往病根是一致的,可以异病同药而治,这就是张仲景所说的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感谢星月大夫的方子。但由于众多原因,到目前并没有使用你的方子。
现在主要是让我的一位师兄,以前的帖子里也说过是一位中医,由他来看我的咳嗽问题。
我也把星月的“麻杏甘石汤方”的方子给他看了。不过按照他的水平,也无法决定这个方子是否有效,他认为用“麻杏甘石汤方”也有可能是有效的,但是不符合他的行医方式。
对我的病情的诊断,大体分两部分,外表的咳嗽,现在认为是可能已经转化为咽喉炎了,不是太容易处理。内里的情况,现在他分不清楚,倒是是阴虚,还是内湿。从症状上看,两着都有可能,他从脉上也分不清楚。我自己觉得自己应该是内湿比较可能,阴虚是个什么状况,我也不太清楚。但是阴虚的话,如果是误诊,用药方面容易出问题,所以他现在也没有给我补阴虚的药。
或许他是一个温病派,到目前给我开了两个方子,每个吃三贴。咳嗽的状况在逐步好转,但还远没有到消除的程度。今天第二个方子吃完了,考虑再接再厉去看看如何继续。
下次,我把他的方子抄上来给星月大夫看看。估计会被星月鄙视一下了。他的方子都要10多味药,应该是比较典型的温病派了。他的观点,是认为,虽然是经方,但具体问题比较复杂,临床上,一个经方虽然经过加减,但也不一定能够把所有情况都包括了,所以使用其他方子还是需要的。我想他肯定是经过一个使用经方的过程的,发现经方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才有这个结论的。他对星月的看法是,可能临床的经验不一定多,被他猜对了。
我希望这次全部用中医来解决咳嗽问题,顺便调理一下自己的身体。
现将他的方子抄在下面。
最近的起因是因为得了风热型感冒,头晕、有热度、四肢酸、黄浓鼻涕带血丝、咳嗽无痰、喉咙痛。经过一些治疗,出了一些汗,热度没有了,又出现了声音沙哑、剥苔等情况。
第一次,方子如下:
旋覆花10g(包) 细辛5g 白芍12g 芦根20g 生甘草5g 仙鹤草30g 荆芥10g 牛蒡子10g 百部10g 北沙参15g 连翘10g 杏仁10g 白前10g 炙麻黄6g
以上方子三贴。
三天后,喉咙微痛、咳嗽稍有好转,喉咙发毛,无痰,声音依旧沙哑。其他情况基本消失。
第二次,方子如下:
旋覆花8g(包) 杏仁8g 白芍12g 炙麻黄5g 生甘草6g 桃仁10g 玉蝴蝶6g 威灵仙12g 玉竹10g 北沙参12g 荆芥8g 牛蒡子10g 百部12g 仙鹤草30g
以上方子三帖
三天后,就是今天了。喉咙早已不痛了,咳嗽有70%的好转,就是还不时的要连续咳嗽,半夜也不能幸免,无痰,声音已经基本恢复正常。
今天复诊,方子如下:
炙麻黄6g 北沙参15g 桃仁10g 杏仁10g 玉竹12g 生甘草9g 五味子4g 玄参10g 枳壳8g 冬麦10g 仙鹤草30g 桔梗5g 百部12g 知母10g 荆芥10g 威灵仙12g
以上方子四贴。
效果四天后告知。据我观察,他还是认为我是阴虚的可能性比较大,估计中药里有补阴的成分。请星月大夫指点指点。
顺便说一下,第一个方子三贴29.16元,第二个方子三贴31.1元,第三个方字四贴60.2元。